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網(wǎng)站的華文翻譯錯漏百出,其中地名「Bras Basah」(勿拉士巴沙)譯成「胸罩」。有新加坡人寫信到報章指正,文物局竟承認直接使用Google翻譯器。
五十二歲的李國梁任職海事工程師,他在上月三十一日投書《聯(lián)合早報》,投訴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的網(wǎng)站華文介紹是直接用Google翻譯,導致多處詞不達意。他舉例說,關於國家博物館的介紹,竟寫到「新加坡國家博物館,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」,意思為「入門」的英文錯譯成「入學」,而正在舉辦的「列支敦士登大公國珍品」特展,錯譯成「從議院列支敦士登皇室珍寶」,不知所云。多份報章發(fā)掘出更多錯誤,包括把舞獅(lion dance)譯為「獅子舞蹈」,地名勿拉士巴沙(Bras Basah)變成了「胸罩Basah」。
文物局回覆查詢時,承認翻譯官網(wǎng)時使用了Google翻譯工具,以便同時翻譯成華文、馬來文和淡米爾文等多種語言。文物局檢討之後,完全認同李國梁指網(wǎng)站翻譯水準低下,已停止使用Google翻譯。
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昌偉稱,政府一向?qū)Ψg抱草率的心態(tài),應投入資源提供好翻譯。從事翻譯工作七年的林琬緋亦指出,機器翻譯效果有多糟,是所周知的事,而文物局居然選擇通過機器翻譯來呈現(xiàn)多種語言網(wǎng)站,沒有考慮到受能不能看懂,對內(nèi)是不尊重非英文社群,對外則釀成國際笑話。
這并不是新加坡華文翻譯第一次出現(xiàn)問題。旅游局二○○二年在游指南中,將盂蘭節(jié)(hungry ghosts festival)譯成「匈牙利旅游節(jié)」,駐守炮臺的炮兵連軍事長(battery sergeant major)譯成「電池中士」。去年一部由新傳媒配合新加坡國慶制作的紀錄片,也因華文翻譯錯誤連篇而受批評,例如將已故副總理拉惹勒南(Sinnathamby Rajaratnam)譯成那拉姆,副總理張志賢成了張志獻,組屋變國宅,引起新加坡人不滿。 |